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助力中国制造业加速迈向中高端 系列举措支持关键设备能源资源进口)
近期,商务部印发《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其中第六条提出,支持关键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参照新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修订发布《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完善再生铜铝原料等产品进口政策,扩大再生资源进口。
山东工商学院教授、进博会溢出效应指数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张晓微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上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利于激发我国在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活力,提升中国中高端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通过保障国内能源资源供应,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的多样化、可持续发展需求将得到满足。在加强国际合作的同时,还能缓解贸易摩擦,促进外贸和经济的平稳运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关键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是新时期实体经济和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天津开发区栋华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靳国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措施》第六条明确,参照新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修订发布《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记者发现,新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自2024年2月1日起施行,共有条目1005条,其中鼓励类352条、限制类231条、淘汰类422条,体现了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政策导向。
张晓微表示,新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与2019版相比,行业设置中鼓励类新增了“智能制造”“农业机械装备”“数控机床”“网络安全”等行业大类,去掉了“其他服务业”。
记者注意到,《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16年版)》于2016年9月印发并实施,旨在积极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装备及零部件进口,鼓励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2017年11月,《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17年版)》公开征求意见。业内专家认为,在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要求下,预计修订发布的新版《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即将出炉。
“新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修订发布《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能使企业在进口关键设备等产品时具有明确的指引,这有利于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张晓微说。
艾迪精密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公司所进口的关键设备主要是高精度磨削机床,属于高精度多轴磨削设备。目前,国内没有相关生产高精度设备的企业。不过,此前相关的高端设备进口减、免税政策已取消,对企业发展带来了一些影响。此次《措施》发布,支持关键设备进口,或产生积极效应。
《措施》第六条明确,完善再生铜铝原料等产品进口政策,扩大再生资源进口。对此,靳国强表示,随着国内大型工业企业产量大幅度提升,原材料不足已成为突出问题之一。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原料的供应缺口较为明显,尤其是铝钒土、铜矿石等。在此背景下,完善再生铜铝原料等产品进口政策,引进废铜、废铝等再生资源,有助于补充重工业原料的不足,解决原料缺口问题。
上海钢联铜事业部分析师曾健辉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铜铝消费量不断增加,消费占比全球一半以上。国内铜铝资源供应远远满足不了需求。铜铝资源的进口依存度较高,这不利于国内产业健康发展和国家安全。
记者注意到,近期关于再生金属原料进口的政策已连续出台,一定程度上形成政策“组合拳”。新央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10月18日成立。生态环境部10月23日印发的《关于规范再生铜及铜合金原料、再生铝及铝合金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新增了再生铜铝进口类别,明确符合要求的再生铜铝原料不属于固体废物,可自由进口。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11月15日发布《关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取消铝材、铜材以及化学改性的动、植物或微生物油、脂等产品出口退税。
“上述政策文件的出台,可以看出我国对于铜铝资源供应的保障意识不断增强。我国铜铝原料的对外依存较高,近年来铜铝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严重影响铜铝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曾健辉表示,近期,我国扩大了铜铝原料进口渠道,明确了再生铜铝原料不属于固废,且增加了进口再生铜铝品类,这有助于增加再生铜铝进口体量。另一方面,取消铝材、铜材等产品出口退税,铝材、铜材出口体量或将减少。政策“一进一出”共同维护国内铜铝资源供应安全,促进国内铜铝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了更好扩大进口再生资源,未来可能会进一步优化再生铜铝进口清关操作手续,降低退柜率。
记者注意到,已有上市公司在海外再生金属原料回收和应用上布局多年。立中集团表示,公司是国内再生铝合金行业的领军企业,拥有强大的再生铝处理和使用能力,专业和规范化的再生铝回收平台。公司充分利用全球化的再生铝回收资源,大力布局泰国和墨西哥等地的再生铝回收和产业链建设,为再生资源的供给提供有力保障,持续提升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飞南资源表示,公司会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多层次、多渠道、多区域地开发新供应商,确保物料充足供应。目前业务采购布局主要在国内,同时也会关注海外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