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网北京7月15日电(石海平)“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影响下,化学工业作为关键枢纽,亟需通过化工材料性能的突破性提升与智能赋能重塑产业生态。”7月15日,在第十二届世界化学工程大会暨第二十一届亚太化工联盟大会第14分会场上,作为分会场主席,江苏大学校长邢卫红作上述表示。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新兴技术赋能材料变革。”邢卫红认为,一方面,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优化材料设计流程,提升材料性能,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聚焦智能化生产与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化学理念,探索新材料在能源、环境、健康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对行业绿色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邢卫红表示,高性能化工新材料是突破“卡脖子”技术的重要突破口,智能化赋予了材料“感知-响应-决策”的生命力,二者共同推动了化工材料研发范式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从“单一性能”到“系统集成”。
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围绕化工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的核心方向,分享了膜科学与技术、新型催化剂设计与应用等前沿技术的新思路、新进展。在邢卫红看来,这种跨领域的协同创新,正是推动化工新材料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关键所在。
与会专家认为,未来要继续深化合作、凝聚共识,以“硬科技”的突破推动产业的“软实力”提升,共同为全球化工新材料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本次分会场主题为“化工新材料的高性能化、智能化”,由江苏大学、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和南京工业大学承办,吸引了全球化工科技工作者的高度关注与积极参与。
【责任编辑:张昊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