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上市公司打头阵 京沪粤向“新”而行引领未来产业丨“发现A股投资价值”系列报道)
编者按
一段时间以来,受内外复杂市场因素影响,A股市场持续承压,资源配置、价值发现、财富管理和投资功能都难以充分发挥。市场无论如何演化和发展,总是有其自身规律。看清历史,有助于发现未来。当下,放宽视界,冷静思考,有助于准确把握A股市场的历史方位,看清股市供求关系的边际改善,静待活跃市场系列举措积厚成势,落地见效。近期,证券时报推出“发现A股投资价值”系列报道,通过深入采访和数据挖掘,多角度呈现A股市场正在发生的积极变化,以期凝聚共识,提振信心,共同推动A股走出低迷,走上健康繁荣发展轨道。敬请垂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中,关于“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部署,既要求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也需要加强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作为科技创新“排头兵”,中国上市公司上半年研发创新“量”“质”齐升,尤其是北京、上海、广东三地上市公司,无论从研发投入规模、研发强度还是研发方向看,引领特征更突出,凸显其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决心,也展现出三地作为国内科技创新高地的前瞻布局。
京沪粤上市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占A股“半壁江山”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继续“加量提质”。上半年,我国境内股票市场(沪、深、北三家证券交易所所对应市场,下称“全市场”)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约7500亿元,整体研发强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提升至2.15%。其中,北京、上海、广东三个省市(下称“京沪粤”)上市公司的向“新”力度更为突出。
看研发投入,京沪粤以约占全市场三成(33.46%)的上市公司数量,在今年上半年实现A股过半(54.31%)研发投入规模。北京、上海、广东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1820.43亿元、732.04亿元、1516.18亿元。三地不仅在上半年研发投入呈同比增长态势,上海、广东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速还显著高于全市场水平,分别达9.66%、10.78%。
看研发强度,北京、上海、广东研发强度分别约为1.42%、2.54%、3.14%,上海、广东上市公司整体研发强度高于全市场水平。北京虽研发强度数据相对偏低,却是京沪粤中平均研发投入最高的地区。
看研发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京沪粤上市公司研发投入重点领域。在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京沪粤上市公司合计研发投入在全市场的占比分别达64%、62%和65%。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广东相关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一枝独秀”,占到全市场相关上市公司的60.5%。
三地创新生态系统日益完善
创新既需要市场机制推动,也需要政府前瞻布局、政策引导。支持上市公司作为“排头兵”锐意创新,推动京沪粤科创力量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当地日益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
上半年,北京生物产业相关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1.29%,占到全市场相关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超三成(34.65%)。“北京科技创新氛围活跃,创新资源丰富,特别在支持创新药研发方面出台了《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年)》,提供了全产业链的支持措施,加速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北京诺思兰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艳伟对证券时报记者说。
“北京已具备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助力企业科技创新的综合优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向记者表示,北京作为首都,政策资源丰富,营商环境良好,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充分的政策支持;北京已经打造“三城一区”主平台,重点科技设施完善;北京汇聚了精良的人才、金融、技术等优质资源,能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支持。
良好的创新生态要求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资本等有机互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4》显示,京沪粤综合科技创新水平领先全国。在田轩看来,三地在地理区位、要素禀赋等方面各有优势。北京教育资源、科研资源丰富;上海可利用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广东可发挥其临近港澳的区位优势。
引领未来产业 资本+政策形成合力
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生态布局,京沪粤不断培育壮大新动能、新优势,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上半年,北京市产业新动能乘势而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增速创6年来新高,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超四成和七成;上海市新动能投资增长态势明显,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3%,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1.1%、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52.9%;广东省新动能产业快速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1%、13%。
往后看,未来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集中体现,还将随着我国科技创新浪潮的驱动,释放更为强劲的新动能。
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机器人迭代的加速,有望成为未来产业的主力军。从三地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看,京沪粤上市公司已在“打头阵”,着手布局未来产业。上半年,京沪粤上市公司在工业互联网和机器人两大未来产业的合计研发投入在全市场的占比均为51%,成为两大产业的研发主力。
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资本支援与政策引导同样重要。国家信息中心未来产业和平台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胡拥军撰文指出,一方面,既要推动政府资金“耐心投”,引导各类政府产业投资基金以一定比例支持未来产业,建立健全政府科技研发资金、政府产业引导资金与市场化投资基金的联动机制;另一方面,又要鼓励社会资本“放心投”,引导社会资本“投小投早投未来投硬科技”。
近日,上海宣布组建总规模10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将以政府投资引导的方式提振早期科技投资市场信心。围绕未来健康、未来芯片、未来智能、未来能源等领域,上海已设立张江、临港和大零号湾3个未来产业先导区。北京、广东等多个省市也在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三地需进一步完善本地产业政策,在税收优惠、人才支持、资金投入等方面有所区别,引导差异化产业布局。”田轩建议,分别构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产业联盟,打造先进集群,形成辐射效应,带动全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责编:李丹
校对:姚远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