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化债率先“破局” 两只境内债券重组获表决通过

小微 2024年12月13日 阅读:52514

融创化债率先“破局” 两只境内债券重组获表决通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房地产行业化债迈入重组新阶段。12月10日,融创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创)公告称,已有H6融地01、H0融创03两只境内债重组获得债券持有人投票表决通过,这距离其11月27日公布召开境内债券持有人会议组织投票仅过去两周。另有8只债券还有两周投票时间,将于12月23日最终迎来10只债券整体重组投票结果。

  在行业仍处深度调整期的大背景下,融创境内债整体重组方案率先取得重要进展。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标志着房地产行业化债由展期迈入了重组的新阶段。而融创若能将债务顺利重组成功,不仅能改善企业现金流状况,助力经营重回健康轨道,也将给行业带来借鉴意义。

  行业首个市场化化债样本

  当前房企重组方案能得以通过并不容易,有房企虽然已就重组方案与债权人举行多次沟通,但至今尚未最终落定。

  究其原因,一方面受限于当前房地产市场下行,企业销售收入减少、现金流紧张,难以满足落实债务重组计划;另一方面则由于债权人结构复杂、诉求不同,难以同时与各方达成共识。因此,重组方案针对性越强、越细,越能满足不同债权人的个性化需求。

  从融创此次提出的重组方案来看,其按境内债权人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了行业第一个市场化化债的境内债重组方案,最大程度照顾到多方利益。

  如融创提供了四个选项供债权人自由选择,接受化债的债权人可以在适当折损利益的情况下快速套现,不愿接受化债的投资人则可以选择留债长展期且不设上限。而在化债选项里,融创提供的债转股票经济收益权也是一大亮点。

  据数据,今年以来,(HK01918,股价2.61港元,市值242.89亿港元)股价累计上涨已超过90%,成为极少数股价涨幅超过50%的港股房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12月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为房地产市场注入“强心剂”。会议强调,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当日,港股房地产板块受此影响尾盘快速拉升,融创中国涨幅达14.68%。

  不过对融创而言,仍然面临不小的谈判难度。

  据知情人士透露,区别于境外债务重组可以通过协议安排整体打包一起谈,境内债重组只能逐笔谈、逐笔投票。因而,境内公开债整体重组的难度更大、流程更复杂。目前融创10笔公开债存续金额一共154亿元,债权人涵盖个人、私募、、信托等多个类型,提供一个让所有债权人满意的方案是非常难的。

  “融创在方案设计上还是很有诚意,公平对待所有债权人,提供的四个选项,债权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持债成本、退出诉求,灵活选择。”该知情人士表示,在现金要约部分,融创也将收购价从最初15%调至20%,留债展期部分更早做选项的债权人可以拿到1%本金及对应利息。

  而融创债务重组方案中现金折价收购的成本,应该来自今年融创中国配股融资所得。据悉,今年10月融创中国通过配售4.89亿股所得净额约11.92亿港元,将有大部分用于解决境内债风险上。

  “没有任何强制选项,给债权人留足了自由度,而且偿债条件也都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诚意,从这点来看,融创履行了它不逃废债的承诺。”上述人士表示。

  从目前的投票结果看,融创境内债重组仅7天时间就已有2只债券表决通过,这不难看出,其方案在债权人中具有相当高的接受度。

  “融创的债务重组方案既创新又能多方共赢,这也是为什么方案目前推进顺利,而且还能给市场带给很大影响。”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表示,目前已有不少房企在着手推进境内债重组,若融创境内债重组成功,就可成为其他企业复制粘贴的样本,尚未完成境内债重组的房企大概率都会选择跟进。“从这个角度来看,融创这次境内债的成功,不仅关乎自身风险化解和为走出困境赢得时间空间,也关乎行业整体化债方式和进程。”

  地产化债迈入重组新阶段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60多家房企出现债务违约,而在境内债领域,债务展期是房企第一轮化债最常采用的方式。

  2022年,先是富力集团、等房企实现境内债展期。至当年年底,融创总计160亿元境内债券整体展期方案获债券持有人表决通过,加权平均展期3.51年,此后又按照调整后的安排在2023年兑付6.31亿元。

  根据彼时企业公告,多以部分或全部公开市场债券的展期为主,相对较为简单且易操作,或许是由于对行业恢复过于乐观,其展期时间一般维持在3至5年。

  然而,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恢复仍需时间。今年以来,全国商品房销售额降幅超过20%,房地产投资下降幅度超过10%。从房企销售来看仍然较弱,根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1~11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行榜》,TOP100房企销售总额同比下降32.9%,1~11月销售总额超千亿元房企为9家(上年同期为16家),销售总额超百亿元房企共76家(上年同期为108家)。

  另据统计显示,2025年一季度、二季度及三季度,房企海内外债券预计到期(不考虑回售)总规模共计5491亿元。其中,房企境内债在这三个时间段预计到期规模分别为1126亿元、1075亿元及1423亿元,海外债到期金额分别为563亿元、803亿元及497亿元。包括龙光集团、富力集团、等此前已展期债券均将在2025年前两个季度面临多笔展期债券的本金或利息支付。

  若依然以债务展期作为化债的主要手段,显然已不符合当前市场发展情况,就曾在研报中指出,出险房企对境内债务的化债方式较为单一,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房企可能面临再度展期的压力。债券之外,银行、信托贷款等其他有息负债的逾期问题亦亟待化解。

  在这样的背景下,房企需要的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债务重组,系统性、长期性地解决债务风险。以融创境内债重组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标志,行业化债已经开始迈入重组新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融创中国则延续境外债重组成功的思路,给到债权人现金要约收购、股票及/或股票经济收益权兑付、以资抵债和全额长展期等四个灵活选项,预计化债比例超过50%。而且,融创提供的选项中,没有任何强制选项,同时留债展期部分也没有设置上限。

  对此,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表示,这样市场化化解债务的方案能够从源头减少债务,有助于企业真正走出债务危机,为房企争取恢复流动性的时间,以换取未来企业价值回升以及偿还债务的空间,同时也能更好地保护债权人利益。

  据记者了解,近日,龙光也传出境内债重组方案的消息,其中提供了现金兑付、可转换债券和新债券三个置换条件供债权人选择,这也再次印证了房企用债务重组化解债务压力的趋势。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热门文章
  • 拥有“如意行”驾乘险,出行更顺畅!,人保有温度_2024油画行业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拥有“如意行”驾乘险,出行更顺畅!,人保有温度_2024油画行业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拥有“如意行”驾乘险,出行更顺畅!,人保有温度_2024油画行业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2024年8月16日 来源:互联网 1390 91 北京用户提问: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强手加大布局,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上海用户提问: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船舶制造企业的机 江苏用户提问:研发水平落后,低端产品比例大,医药企业如何实现转型...
  • 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出55.60亿元,医药生物行业净流出居首

    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出55.60亿元,医药生物行业净流出居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原标题: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出55.60亿元,医药生物行业净流出居首) 8月13日,沪指上涨0.34%,深成指上涨0.43%,创业板指上涨0.93%,沪深300指数上涨0.26%。可交易A股中,上涨的有3729只,占比69.87%,下跌的1377只。 资金面上,今日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出55.60亿元,已连续9个交易日资金呈净流出状态。其中,创业板主力资金净流出11.31亿元;科创板主力资金净流出2.92亿元;沪深300成份股主力资金净流出1...
  • 人保财险 ,人保护你周全_2024年中国石墨烯行业市场规模及投资

    人保财险 ,人保护你周全_2024年中国石墨烯行业市场规模及投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人保财险 ,人保护你周全_2024年中国石墨烯行业市场规模及投资 2024年7月29日 来源:互联网 1387 91 北京用户提问: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强手加大布局,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上海用户提问: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船舶制造企业的机 江苏用户提问:研发水平落后,低端产品比例大,医药企业如...
  • 【企业动态】亚厦股份新增1件法院诉讼,案由为财产保全

    【企业动态】亚厦股份新增1件法院诉讼,案由为财产保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证券之星消息,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8月13日亚厦股份(002375)新增1件法院诉讼如下: 案号:(2024)苏0602执保2995号 法院: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法院 案由:财产保全 申请保全人:南通雅盛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被保全人: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案件类型:执行 立案日期:2024年8月13日 数据来源:企查查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
  • 人保财险 ,人保有温度_2024年煤制乙醇行业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人保财险 ,人保有温度_2024年煤制乙醇行业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2024年煤制乙醇行业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2024年7月30日 来源:中研网 1147 74 北京用户提问: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强手加大布局,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上海用户提问: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船舶制造企业的机 江苏用户提问:研发水平落后,低端产品比例大,医药企业如...